Ancient Egypt
中王国时期(前2060-前1785)
第十一王朝的法老使埃及又逐步恢复统一,进入第二个政治稳定期即中王国时期(前 2060 - 1785年)。
统一王国的重建:
古王国末期以来的纷乱局面,使尼罗河流域灌溉经济的正常发展遭到破坏,商业交通也受到严重影响。客观的经济发展要求重新统一起来。在争取统一的斗争中,位于中埃及的 赫拉克列奥波里 逐渐强大起来,统一了北部的三角洲和中埃及的广大地区,建立了第九、第十王朝。因其地处三角洲与河谷地区的连接点上,是一个交通和商业中心,并因努力开发法雍地区,发展农业生产,因而称雄一时,大有由它重新统一埃及之势。
但是,南方的底比斯也趁势崛起。它南通努比亚,东经瓦迪一哈马马特同红海,西接绿洲,不仅是一个交通要冲和商业中心,而且踞有辽阔而肥沃的尼罗河东部平原作为农业基地,并很快将南方各地统一起来,在底比斯建立第十一王朝。它作为强大的政治势力,同北方的赫拉克列奥波里王朝形成对峙的局面。
南北双方的斗争因争夺 提尼斯 而展开。提尼斯当时处在赫拉克列奥波里的统治下,但底比斯却认为它是自己的属地。在斗争中,底比斯对赫拉克列奥波里统治下的各州采取刚柔并用的政策,进而打败了赫拉克列奥波里王朝统治下一个强大的州——喜乌特,并夺取了提尼斯,给赫拉克列奥波里以沉重的打击。在十一王朝中期,底比斯终于战胜了赫拉克列奥波里王朝,统一了埃及,埃及从此进入中王国时期(包括第十一、十二王朝,约公元前 2040 — 1786 年)。
管理体制的改革:
第一中间期经历了中央政权的崩溃和古王国政治结构的瓦解,此后的第十二王朝(前2200—前2060年)的法老们和维齐尔们于是设计了一个不同的管理体系。他们觉得不能依赖当地的重要家族,而要从中产阶级中招募各级官员,这样才能更可靠的保证管理人员对于他们的忠诚。中下层的古埃及人于是想尽一切办法挤进管理阶层,进了这个为了恢复中央权威而大肆招募新员的管理阶层。管理者们开办学校,培养书吏,在公共部门进行全范围的工作分配。因此,在两代人之内,一个忠心的文职阶层形成了。
对升职和奖赏的期望,对社会地位上升的喜悦,促使一部分人在履行职责时表现出极大的热情,很想把他的亲戚也带入到社会职业圈中,父子之间延续同一职业。新兴的贵族阶级在教育时就受到很多职业素质的告诫:不去腐败地方官员,也不煽动正直的人叛乱,不对衣着讲究的人表示过多的敬意,不蔑视衣衫褴褛的人,不接受权贵者的礼物,也不迫害弱者。
大规模的对外战争:
随着王权的复兴与加强,埃及开始了对外商业远征和军事掠夺,目的是想征服南方盛产黄金的努比亚和东北方的叙利亚,从而获得大量的珍贵矿产和战俘奴隶。阿涅姆美黑特三世曾派远征队深入到叙利亚。第十二王朝国王谢努塞尔特三世曾远征南方,到达第二瀑布。他在这里建立了很多要塞,以巩固对南方的控制。
中王国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:
统一王权的重建和地方贵族割据势力逐渐被消除,为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客观条件。因此,埃及的社会经济在中王国时期有了显著的发展。
水利灌溉系统得到恢复和发展,尤其是法雍地区的土地开垦取得新的进展。在这里修建了大规模的排水渠道,使这里的土地在旱时能引水灌田,涝时能排水,大批沼泽地区变成良田,扩大了耕地面积。
这一时期,由于经常开采西奈半岛的铜矿,铜制工具的使用更加普遍和广泛,并且出现了质地坚硬的青铜器,可以制造比以前更锐利的工具。在农业方面,农具有所革新,出现了装有横手木把的新犁,这种犁耕地时可以把犁头压入土中,以利深耕。此外,纺织业、造船业也有了相应的发展,玻璃制造业也出现了。这一时期在底比斯修建了第一座巨大的阿蒙神庙,这表明建筑工程技术正在向前发展。
农业、手工业的发展,促进了商业贸易的发展。在国内表明商业有了进一步发展的是出现了一些新兴的城市,如法尤姆地区的卡呼恩城。在海外与毕布罗斯、克里特岛保持密切的贸易关系。
中王国时期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特点是私有奴隶制经济的发展。与此相适应,这是出现了被称为“涅杰斯”的中小奴隶阶层,包括官吏、商人和富有的手工业者。中王国时期历代法老就是依靠并利用这一阶层的力量,和割据的州长势力作斗争,所以很多涅杰斯成为国家的高级官吏。
随着对外掠夺战争的进行,战俘奴隶日益增多,除显贵拥有奴隶外,中、小奴隶主也拥有几名或几十名奴隶。布鲁克林纸草记录了南部城市土地长官赠给他的妻子 95 名奴隶。据此推断,大奴隶主可能拥有更多的奴隶。同时,还有债务奴隶。布鲁克林纸草上记有 33 名埃及籍奴隶,他们大概是由于欠债而沦为奴隶的。同时,也存在因触犯国法的人被罚为奴隶的。奴隶劳动应用于农业、手工业等生产部门和家用服役的非生产部门。奴隶作为奴隶主的财产,可以被继承、转让和赠送。从这时开始,奴隶象畜生一样,按“头”计算。
中王国结束,第二中间期异族王朝开始:
第十二王朝是中王国的极盛时期。在此之后,由于国家沉重的赋税和徭役,以及各州强横州长的剥削,贫苦农民和奴隶阶级的境况日益恶化。这一时期,爆发了大规模的人民起义。
记述这次人民大起义的历史文献是《伊浦味陈辞》。从中可知,参加这次大起义的阶层是十分广泛的,有穷苦手工业者、城市下层贫民和奴隶。起义者将昔日的显贵富豪从华美的住宅中赶走,夺回了被奴隶主榨取的财富。第十三王朝在人民起义的打击下灭亡了。
公元前18世纪,在底比斯的第十三王朝内部衰朽的同时,已无力抵抗来自亚洲的游牧民族—喜克索斯人的入侵,因此喜克索斯人得以在埃及北方站住脚,统治大片地区。他们定都阿瓦利斯,建立了第十五、十六王朝,喜克索斯诸王承袭法老的政权,也崇拜埃及的神。他们向埃及居民征课沉重的贡赋,埃及人民又成为外族统治下的奴隶。喜克索斯人吸收埃及的先进文化,同时也带来新的生产和军事技术,埃及可能从此学会了养马和驾车作战。
从第十三王朝开始,埃及的历史进入第二中间期(包括第十三王朝至第十七王朝,约公元前 1786 — 1567 年)。
埃及本土的统治势力,一部分退守底比斯为中心的南方,保持着微弱的,半独立的地位。北方三角洲地区也存在着由中王国分裂出来第十四王朝,完全沦为喜克索斯统治者的附庸。
到公元前16世纪,底比斯的十七王朝的阿赫摩斯一世首先统一南方,然后移兵北上,掀起了反外族统治的斗争,获得了埃及人民广泛支持,于公元前1580年左右攻克了阿瓦利斯城,把喜克索斯人逐出埃及。
|